文章摘要:他指出,智慧养老体系建设是以智能硬件为核心,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为关键,以智能化产品为支撑,以有温度有情怀、有人情味的社区服务为保障,以数字化平台为支撑,覆盖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娱乐、养老等各个方面的应用场景,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作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据了解,“济宁市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是在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市民政局委托山东孝之源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它由济宁市养老服务信息中心和老龄办统一改造而成,是为我市智慧养老、医养结合、普惠养老等各项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信息化服务、支撑决策、数据资源共享和社会服务的智慧型养老平台;我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编制养老服务工作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10个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探索建立以市场化手段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机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全市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您提取的本文阅读重点:济宁智慧生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济宁 智慧养老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噢!
本文目录:

济宁智慧生活
济宁智慧生活圈,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8月20日,济宁市召开济宁市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委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邵传祥出席会议并讲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开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云波,局机关各科相关负责人,局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局属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各镇(街道)分管领导参加会议。
会上,高晓兵通报了济宁市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有关情况,并就我市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交流座谈。他指出,智慧养老体系建设是以智能硬件为核心,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为关键,以智能化产品为支撑,以有温度有情怀、有人情味的社区服务为保障,以数字化平台为支撑,覆盖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娱乐、养老等各个方面的应用场景,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作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各镇(街道)负责人汇报了我市智慧养老体系建设工作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来源:徐州市民政局)
记者手记
让智能化产品更加便利
小编整理了市人大今年出台的系列政策,从法规政策和具体内容、
行业发展、发展环境、服务需求等方面
都会重点提醒各位
别开生面
听我细细道
小编,我是如何给自己的老年生活带来一些新的改变?
作为一名河南人
您还有哪些养老愁和忧?
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一、我国主要养老模式
“9073”养老模式
“9073”模式即为约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9073”模式最早在“十一五规划”中由上海率先提出,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
济宁 智慧养老

济宁 智慧养老 安居乐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山东省济宁市古扬名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旖旎风光、厚重的人文底蕴、优质的医疗资源、蓬勃的活力活力,正以“让养老更轻松、让生活更有品质”的新理念,“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让济宁老年人过上有品质、有尊严的幸福晚年生活。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提升养老机构管理水平,今年新建和改扩建4家公办养老机构,实施敬老院标准化改造提升工程,满足老年人护理和管理需求。新建和改扩建9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0张床位以上的城市养老机构建设200张床位以上。新建50个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0%以上。
实现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鼓励支持农村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和社工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强化为民服务,提升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质量,推进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服务。
推进普惠养老,建设综合性乡镇养老服务中心8个、互助养老服务点10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000个。完善农村养老设施建设保障机制,乡镇敬老院建设1.02个、改扩建4.02个。支持村级幸福院、农村幸福院运营管理,发展互助性养老服务。
打造养老服务新模式,全省建成村级互助养老服务设施1200余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8000余个,引入社会力量、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全市培育形成“孝老爱亲”敬老、扶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到2025年,全市每个乡镇至少建有1所敬老院,基本建成4A级以上景区村级养老服务设施。
济宁市养老

济宁市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11月28日,济宁市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上线启动仪式在厚德世家颐养中心隆重举行。济宁市民政局、老龄办、老龄办、养老服务中心相关领导出席启动仪式,市养老服务中心、老龄办、老龄办、医疗机构相关负责人以及民政部门相关领导参加启动仪式。
据了解,“济宁市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是在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市民政局委托山东孝之源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它由济宁市养老服务信息中心和老龄办统一改造而成,是为我市智慧养老、医养结合、普惠养老等各项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信息化服务、支撑决策、数据资源共享和社会服务的智慧型养老平台。
平台的开发建设是《山东省养老服务条例》的重要内容,我市养老信息化平台由山东孝之源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是全国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示范性项目,并获得省级民政行政许可,由山东省民政厅重点推广。平台对全省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幸福院、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和老年人助餐点、养老服务组织、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等养老服务全过程的有效监管。
近年来,市民政局、市大数据局、市民政局、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等职能部门及资源要素单位积极部署,围绕我市养老服务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整合各类信息系统,构建起以“互联网+养老”为核心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目前已覆盖9个县(市)区,提供线上、线下养老服务。
我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编制养老服务工作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10个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探索建立以市场化手段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机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全市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我市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先后制定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党建+”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养老服务制度体系。
济宁智慧养老

济宁智慧养老平台是济宁市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为进一步完善济宁市智慧养老平台建设,使老年人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健康养老服务,济宁市在全市范围内启动“济宁市智慧养老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13个乡镇(街道)和21个村(社区)的建设工作。
“济宁市智慧养老平台”正式上线
12月25日上午,济宁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会议在汶上县高庄镇敬老院召开。济宁市政府党组成员、汶上县高庄镇党委书记王庆国,汶上县高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振华,高庄镇人大主席戴彦兵,汶上县高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泽向新成立的汶上县民政局副局长唐棣,汶上县汶上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董章军,汶上县高庄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王华,汶上县高庄镇敬老院院长周爱军等出席会议。
会议由王庆国主持。汶上县民政局副局长王庆军,汶上县高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董章军,汶上县高庄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袁经宇出席会议。
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振国主持会议。
张振国在会议上对汶上县高庄镇敬老院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此举是对对县慈善总会在新成立敬老院的积极鼓励,并将此次会议的重点工作和重点,以合理化、创新性推进工作,做好全市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工作。
张振国指出,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让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互补互利、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建立公办养老机构责任、标准、退出机制,制定统一的机构运营管理制度,探索符合实际的医养结合政策体系。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主体责任,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对养老产业的财政政策引导和综合监管,推进政企联动,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引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