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运营知识付费-金教网 智慧养老运营 智慧健康养老相关政策(智慧养老国家政策)

智慧健康养老相关政策(智慧养老国家政策)

文章摘要:《行动计划》部署了一系列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的举措,包括强化信息技术支撑、丰富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供给、鼓励企业扩大智慧养老服务人群、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建设等;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建立健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和应用服务体系,实现信息技术和产品的有效融合,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3月1日,工业和信

文章摘要:《行动计划》部署了一系列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的举措,包括强化信息技术支撑、丰富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供给、鼓励企业扩大智慧养老服务人群、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建设等;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建立健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和应用服务体系,实现信息技术和产品的有效融合,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3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加快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提升健康养老服务的水平,创新健康养老服务供给方式,进一步扩大健康养老服务的供给,实现健康养老服务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提供了行动指南…

本文知识点归纳及重点:智慧养老国家政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智慧健康养老相关政策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噢!

本文目录:

智慧养老国家政策

智慧养老国家政策

智慧养老国家政策汇总,深度解析!

2021年养老政策汇总

《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中,智慧养老将成国家政策重点推动方向。近年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为智慧养老发展提供了可参考、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今天我们来关注智慧养老最新政策汇总,以及为智慧养老发展指出的重点。

国家发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从国家层面推进智慧养老。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时期,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实施方案》提出,支持智慧养老服务发展,鼓励智慧健康养老产品研发,探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新模式。

同时,《实施方案》中提出,要推动养老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智慧化水平。支持互联网企业发展,探索智慧养老服务模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支持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提升护理型养老机构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实施方案》提出,要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连锁化方式,加快培育养老服务龙头企业,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同时,支持各类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设置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扩大招生规模,扩大招生规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育和吸引更多的养老服务人才。鼓励和支持高校在养老服务中加入健康管理、养老服务、护理等专业,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基地,培养培训一批医养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鼓励学校校企合作,开设老年医学、康复医学等相关专业,加大对相关专业建设的扶持力度。同时,《意见》还明确,鼓励院校开设相关课程,建立专业课程教学标准,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解决学科专业交叉融合问题。

智慧健康养老相关政策

智慧健康养老相关政策

智慧健康养老相关政策(一)

导语

智慧健康养老是指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随着科技进步,新型养老方式日趋流行,社会上也涌现出一系列如只为父母设计的电视盒子等高科技产品,提升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最大程度的解决空巢老人寂寞的问题,是智慧健康养老发展的新趋势。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主要包括以下三大块内容:一是智能健康养老产品,二是互联网健康养老服务,三是智慧养老服务。

智慧健康养老是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通俗来说,就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种传感器,将老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健康状态、位置信息、以及养老需求等信息进行多维度的采集、汇总、分析,并通过跨区域、跨行业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整合,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从而达到“老有所依”的目的。

通俗来说,就是指借助高科技产品,比如说,通过各类传感器,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

智慧社区养老不仅要解决人们的养老问题,而且更要解决人才缺乏问题。智慧社区养老模式需要大量人才,除了提升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新兴技术外,以智慧养老模式为代表的智慧养老新模式可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抓手。

因此,大力发展智慧养老,不仅要加强智慧社区建设,更要加大智慧社区产品的研发力度,让智慧社区的产品体系更加智能化,并且服务质量更加优质。

例如,打造一个以社区为中心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借助科技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居家养老的质量;而通过传统的养老服务方式,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从这些问题的根源上而言,要想进一步推动智慧社区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大

来源:经济日报

“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规模将突破5万亿元。”3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加快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提升健康养老服务的水平,创新健康养老服务供给方式,进一步扩大健康养老服务的供给,实现健康养老服务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提供了行动指南。

《行动计划》围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目标,在政策体系、发展环境、信息安全、应用场景等方面,以信息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为支撑,打造健康养老服务的新载体、新模式。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建立健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和应用服务体系,实现信息技术和产品的有效融合,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

《行动计划》明确,要着力推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运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打造面向老年人的物联网、互联网、智能呼叫、云计算、 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建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云平台,拓展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到2022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信息化、智慧化水平明显提升。

《行动计划》部署了一系列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的举措,包括强化信息技术支撑、丰富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供给、鼓励企业扩大智慧养老服务人群、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建设等。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行动计划》指出,发展银发经济,加强规划引导,强化政策保障,推动社会力量参与,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产品和服务。

一是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行动计划》提出,推动相关行业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老年人衣食住行等高频事项,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推动形成“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老年供餐、定期巡访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

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

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

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

3月18日上午,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名单发布,青岛、苏州、常州、淄博、赣州、廊坊、滨州、临沂、菏泽、日照、烟台、临沂7市入选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我市、青岛市入选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养老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

因此,我国提出“智慧健康养老”概念,即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养老服务智慧化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国家越来越重视养老产业的发展。2017年我国的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就已经超过了1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2.3%。2018年全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万亿元。

市场格局:

从养老金市场的情况来看,A股的养老金市场主要集中在2019年~2022年。这个年受疫情影响,养老金行业基本恢复正常。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养老金整体上涨,市场上有较快的资金涌入,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369元,同比增长5.3%;城镇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9.7%,同比增长22.3%。

另外,从利率来看,根据2015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测算,2019年中国GDP为17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为10.1%,相当于2016年末的12%。

与以往的18%相比,养老金市场的波动是增速快、结构失衡、收益率偏低、流动性不稳定等因素。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总额为4.72万亿元,占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工资总额的73.3%,而2022年和2023年,我国城镇退休人员养老金总额是4.77万亿元。

在中国有近4000万老人,这部分人群的养老保障普遍不高,对于机构养老而言,除了保证养老的支付能力外,还有很多的政策制约,对于机构养老来说,存在一些社会组织和企业运作的难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养老运营知识付费-金教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jxv1.cn/archives/5347

作者: jinjiao

广告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761-5656

邮箱: email@jinjiaozs.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