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运营知识付费-金教网 运营知识 河北省秦皇岛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建设方案对策

河北省秦皇岛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建设方案对策

活动当天,百胜中国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代表们为孩子们带来了精心准备的礼品,包括体育用品和优质儿童图书。

一、智慧养老服务内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移动智能化时代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向智慧化推进成为养老服务的创新领域,智慧社区与智慧养老的融合发展给养老服务的供给指明了新的方向和途径。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是“互联网+社区养老”的整合,是社区养老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创造性应用,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智能设备等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旨在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保障,形成智能化、高效化、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方式。

二、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养老服务现状

海港区作为秦皇岛市的中心城区,老龄化程度更高,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区常住人口中,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33318 人,占 13.01%,与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5.08 个百分点。海港区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发展,紧紧围绕构建“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服务为辅助”的养老服务体系,努力将智慧养老融入养老服务当中,以期通过建设社区智慧养老服务来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

海港区辖 10 个街道和 3 个区域管委会,98 个社区。社区居委会配备日间照料间,分成图书室、心理咨询室、医疗康复室、电子阅览室等区域作为提供基本服务。全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实现 10 个办事处全覆盖,47 个社区,近 73 个小区的老年人就近就能享受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的助老服务,努力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目标。其中在水一方社区成为海港区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发展新模式的典型,

将数字技术运用到社区管理之中,逐步建设智慧化社区,提供智慧养老服务。该社区和腾讯开发了“一方智家”软件,老年人可以通过社区智慧服务平台找家政服务、一键呼叫、健康检测、寻求就医等,同时进行 “千里眼”平安建设,安装智能安防系统,通过人脸识别进入小区,24 小时全方位无死角跟踪监测系统,老人在小区内不用担心走丢。但是目前海港区智慧养老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探索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三、海港区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智慧养老服务供需失衡

目前海港区社区整体的智慧养老服务还不完善,所涉及的社区数量有限,部分社区并没有智慧养老服务项目。有智慧养老服务项目的社区所供给的智慧养老服务类别单一,多数仅仅是涉及到老年人的日常活动需求且供给量低下,社区只能根据自身能力,以最低的价格提供最需要的服务。在实际服务供给中,其精神慰藉类和医疗保健类的服务需求大于供给的现象非常严重。

当询问目前最需要哪方面的智慧养老服务时,李奶奶说 :“退休了之后没什么事情可做,就我自己一个人在家,大部分时间是自己,感觉很无聊精神空虚,想平时有人能陪着聊聊天也好。”(2021-11-08,对在水一方社区李奶奶的访谈)

老年人需求存在异质性,失独老人、残疾老人的需求会相对特殊,不同生活背景也导致需求不同。社区街道并没针对性地提供服务,而是将所有的老人统筹在一起进行服务,未能有较好的针对各类老人的措施。老年人服务需求呈现动态变化趋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一般都在某一个时间段上收集老年人的具体信息,忽略了老年人身体的变化及其需求的转变 [1]

(二)智慧养老服务配套设施缺乏

海港区社区基础设施不齐全,大部分社区建立日间照料间,仅仅能满足老年人日间基础的养老需求,老旧小区由于场地限制只能将两三个房间改成照料间,无法提供大面积符合养老需求的娱乐活动室和休息室。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很多社区内仅有日间照料的门牌,没有相应的养老服务设施、场所和专业服务人员。

“我们社区场地比较小,休闲活动区域窄,比如乒乓球台只有一个,只能谁先到谁就用,没抢到的只能回去,有时候还会发生矛盾,这让社区老人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不利于智慧养老的推进。”

(2021-11-15,对西港路社区工作者张主任的访谈)社区在提供智慧养老服务中需要依赖高科技助老产品,但是当前相关研发还在初级阶段并且良莠不齐,有些产品只是一味地被研发出来,其操作界面烦琐、屏幕字体偏小,人性化体现弱。海港区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助老产品大多是血压仪、定位设备等,实时监控老年人身体状态的智能化产品匮乏,部分产品还存在误报、偏差现象,比如一键呼叫设备仅仅是呼救,缺乏可视性且无法与呼救人进行交流和互动。并且他们对智慧养老产品的了解和使用率不高,极少老年人家庭会自行购买智能养老设备,助老产品的价格也会成为老年人购买的阻碍。“我在家里安装的那个通知信息的设备,有时会突然通知到手机上但是什么事都没有。操作的太烦琐,字体又小,根本看不清,搞得头晕眼花的,一点都没有切身实际地为我们着想。”(2021-11-13,对新世纪社区郭奶奶的访谈)

(三)社区服务不到位

社区是老年人除家庭之外开展活动最多的区域。海港区社区存在服务不到位的情况,首先是宣传及普及力度不足,基本上是采用宣传栏和口头通知的方式,老年群体由于自身对于信息的识别度及接受度相对较低 [2],因此难以及时获取社区出台的养老服务活动。其次,社区智慧养老服务覆盖率较低,仅仅有四五个社区深入开展了智慧养老服务工作。同时由于社区工作者数量少且行政化倾向严重,居委会承担了愈发繁重的行政事务,反而在群众服务工作方面效率低下 [3],出现“痕迹主义”现象,智慧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冷漠,对老年人提出的合理需求不积极回应处理。

“家里子女都上班,中午的时候来社区服务中心食堂吃饭,吃完饭之后就去小区里遛弯,和朋友们唠嗑。平时很少参加活动,也不太了解都有什么活动,感觉对智慧养老的概念比较模糊。”(2021-11-10,对东方明珠社区李爷爷的访谈)

(四)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欠缺

通过对海港区平台的调查发现,大多平台的建立是由政府牵头和企业合作运营,过度依靠政府财政支撑,且运营模式不健全,仅仅是提供老年人与养老服务公司的简单对接,并没有充分发挥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便捷性以及精准性,不能帮助平台内的服务公司提供发展指向,无法进行养老服务供需的精准匹配。海港区整体的智慧平台老年人使用度相对较低,智慧化和信息化应用程度低下,不能将动态监测到的相关数据与静态采集的健康数据信息相整合、分析与共享,导致服务信息平台只能被动地提供满足需求的服务,无法根据采集和监测到的信息分析和追踪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动态需求与个性偏好等。另一方面有些被访谈者谈及平台问题时,表示担心运用平台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信息泄露会造成严重后果。海港区平台信息安全的建设力度不够,存在信息安全风险,数据安全屏障仍需加强。

四、海港区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发展建议

(一)完善政府法规政策建设

首先,海港区政府要加快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相关法规政策建设。目前海港区智慧养老服务产业还未形成系统性的政策规范,缺乏政策支撑,政府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响应中央及上级政府的政策指示,根据海港区智慧养老服务的现实情况,建设一套规范和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政策,推动其有效运行。其次,政府要建立社区的智慧养老服务准则,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评估等,注重老年人的需求,保证服务质量。最后,养老服务作为“朝阳产业”,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撑。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拓宽多元投资渠道,适当增加财政补贴,同时注重提供丰富的养老服务资源,使智慧养老服务日益向着个性化发展。

(二)增强社区责任意识,提高服务能力

社区作为智慧养老服务的提供主体,配合区政府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传统宣传和互联网相结合的方式来宣传智慧养老,营造智慧养老的氛围,让老年人及其家属感知到智慧养老带来的福利。同时海港区社区要增强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以为居民服务为根本,提高社区开展智慧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以良好的服务态度与老年群体进行密切交流,组织实施更符合其需求的服务,将关注供给点转到精神文化方面,丰富服务内容,精准识别社区中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调节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供需平衡。比如可以几个社区共用一个专业老师,安排每周一次智能老年课堂为社区老人进行讲座讲解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知识,并解决所提出的相关问题。对于老年人操作智能产品不便的问题,专门辅导他们如何操作,减少对新事物的陌生感和抵触情绪,增强网络辨别能力,使得更多老年人接受和深入了解社区智慧养老服务。

(三)鼓励多方主体协同参与智慧养老服务

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仅仅是依靠政府和社区的力量开展工作,其他主体参与很少,常规的养老服务很难满足日益变化着的老年群体需求。首先,社区要引入市场化服务,政府运用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和刺激市场化服务主体在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中提供智慧适老性设备、社会化服务等多方面的服务资源,发挥市场主体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技术、服务和成本优势 [4],提升社区智慧养老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其次,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充分发挥专业服务优势和资源动员优势,提供多元性、差异化养老服务,主动将“互联网 +”思维、人工智能等与养老服务建设相融合,利用关系网为各方交流搭建合作平台。最后,社区居民、养老机构、科研机构等主体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科研机构创新研究智慧养老最新成果推动其发展,与社区有关的养老服务机构为老人提供上门或者托老服务;社区居民增加智慧养老意识,积极参与智慧养老服务建设等。

(四)完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应该着眼于实现养老服务智慧化发展,依托互联网技术,为老年群体提供全方位智慧服务。平台应根据收集到的社区老年人需求信息及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服务分析,完善现有平台上线的服务项目,利用智能平板终端机进行服务,比如上门服务、家政服务、智慧送餐及关爱陪伴等,随时随地对老人的生活及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并响应老人日常所需家庭服务,通过平台数据分析可以对老年人未来可能会发生的疾病概率进行有效预测,提前提醒老年人需要注意事项,接入智能养老监护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等多种健康养老终端设备,增加个性化定制功能,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制专属于自己服务页面。平台配有服务质量监测系统,定期对其所提供的养老服务内容和流程进行全程记录和质量检测,对漏洞及时修复和随着不断变化及时丰富、完善服务内容。

综上所述,河北秦皇岛海港区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目前大多数社区逐步开启了养老服务的智慧化模式,但是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存在服务不到位,人才、供需不平衡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海港区要想全面实现社区智慧养老,不仅需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社区的成功经验,还要制定和实施符合本社区具体情况的智慧养老服务方案,在政府为主体的带领下尽快破除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的障碍,优化智慧养老服务资源供给平台,扩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缓解智慧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与多方主体协同合作,以期实现养老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作为“朝阳产业”的养老服务也将会与时俱进,更多个性化智能化的养老照护方案会日趋成熟,推动智慧养老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养老运营知识付费-金教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jxv1.cn/archives/355

作者: jinjiao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761-5656

邮箱: email@jinjiaozs.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