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1月9日,“合肥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上线运营,合肥市民政局当天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紧急呼叫、GPS定位、健康档案、服务预约、居家服务等服务,老年人只要通过身份证件即可进行呼叫,系统会对老人信息进行统计,所有数据录入数据库;合肥市庐阳区作为合肥市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区,近年来,庐阳区积极探索推进互联网养老,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记者采访时,合肥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乔先华介绍说,该中心涵盖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日间照料、医养结合等多种养老形式,通过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各类养老设施的智能化,提高养老服务质量,降低居家养老成本,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章划重点,请关注以下方面:合肥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官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合肥市智慧养老服务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噢!
本文目录:

合肥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官网
合肥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官网截图
安徽合肥
1月9日,“合肥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上线运营,合肥市民政局当天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紧急呼叫、GPS定位、健康档案、服务预约、居家服务等服务,老年人只要通过身份证件即可进行呼叫,系统会对老人信息进行统计,所有数据录入数据库。
当天,合肥市老年人养老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
该平台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终端产品,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式打造“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通过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实现养老服务信息化、产业化,有力缓解了养老服务压力,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
该平台主要包括养老机构查询、养老服务设施查询、养老服务机构查询、服务商查询、服务申请、服务工单查询、养老地图查询等功能,通过该平台还能实时监控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情况。
对于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老年人,合肥将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同时,支持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举办养老机构或设施,依法依规开展养老服务活动。
完善养老服务领域信用体系
合肥市民政局副局长王莉介绍,合肥市印发了《合肥市养老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信用评价、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退出机制,全面建立养老服务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并作为与监管基本内容和信用评价结果挂钩的重要内容,推动各类养老服务业诚信体系建设。
截至目前,合肥市已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诚信档案152份,并通过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公开抽查116家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公开招标,以51家养老机构入围合肥市第一批星级养老机构名单。今后,合肥市还将着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扩大养老服务业态覆盖面,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满足群众养老服务需求。
全市新建公办养老机构床位1475张,按照每百张床位30-40张的标准,全部用于建设公办养老机构,有意愿、有能力建设公办养老机构的,全部用于建设公办养老机构。
合肥市智慧养老服务

合肥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上线运营
合肥市庐阳区作为合肥市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区,近年来,庐阳区积极探索推进互联网+养老,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上线运营
11月18日上午,庐阳区大杨镇九如城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举行启用仪式。区民政局局长杜鹏,大杨镇党委书记胡万军,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春霞,区政协副主席李晓飞出席启动仪式。
据了解,该综合服务中心位于丁香路与胜利路交口,设置了医养服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智慧养老等六大服务区域,可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服务。
中心总投资30万元,以公益的方式引入专业化机构运营,采用“公建民营”的方式,吸引当地养老服务专业团队和品牌企业进入庐阳,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养老服务。该中心与安徽联手,共同建设运营总面积约450平方米的庐阳区第一养老综合服务中心。
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蒋相忠表示,庐阳区将加大力度,加强监管,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更好地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服务。同时,希望充分发挥“公建民营”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养老机构管理,并为老年人提供精准服务,切实保障他们的权益,让辖区老年人安享晚年。
据介绍,今年年初,庐阳区第一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将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综合服务中心面积1000平方米,设有文化娱乐、康复理疗、心理辅导等多功能服务区,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居家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
庐阳区民政局局长蒋相忠介绍,养老综合服务中心采取政府建设、社会投资、社会运营的模式,根据城区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人口基数大、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实际情况,建成集机构、居家、社区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平台。中心配备专业的服务团队,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等服务。
安徽智慧养老

安徽智慧养老服务地图正式上线
9月26日,合肥市智慧养老服务地图上线启动仪式在庐阳区幸福里长照之家举行。合肥智慧养老服务地图是由合肥市民政局于2019年发布的,由合肥市民政局提供的政务信息公开、养老设施查询、养老地图发布等多功能综合性服务平台。记者了解到,“幸福里长照之家”包括智慧养老、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养老机构查询、养老地图展示等多项功能。
今年以来,合肥市出台《合肥市智慧养老建设实施方案》,围绕智慧养老服务建设,将建立全市统一的智慧养老大数据中心,通过信息技术支撑,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应用,全面推进养老服务监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行业管理和产业统计、养老服务评估等内容。今后,合肥市将继续深入开展智慧养老建设,加大力度培育发展智慧养老新业态,打造智慧养老“合肥样本”,实现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构建养老服务的数据支撑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更加科学、更加高效、更加精准,有效解决养老服务和管理的急难愁盼问题。
对于居家养老,合肥市出台《合肥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智慧养老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一批智慧养老服务品牌,创新试点养老服务。到2022年,建设合肥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立与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化、信息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记者采访时,合肥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乔先华介绍说,该中心涵盖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日间照料、医养结合等多种养老形式,通过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各类养老设施的智能化,提高养老服务质量,降低居家养老成本,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
数据显示,合肥市目前有65岁以上老年人22.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其中,65岁以上老人14万人。“十三五”期间,合肥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记者从合肥市民政局了解到,为提升服务质量,合肥市正推动建立养老服务领域第三方评价和奖惩机制,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养老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合肥养老服务网

合肥养老服务网即将开通
人口老龄化已经是我们国家当前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而合肥市“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开通,意味着合肥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有更多的解决途径,给老年人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合肥市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程度城市,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合肥养老服务体系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近日,合肥市民政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合肥市养老服务业的现状进行解读。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合肥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合肥市智慧养老服务地图正式上线,为全国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安徽模式”。
“目前合肥市的养老服务业都有啥‘点’?”合肥市民政局副局长张亮介绍,合肥市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已经正式上线,而合肥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建设,已经从2014年底初期试点运行,2016年底推广至全市。合肥市民政局按照“1+2+3”模式,不断完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推进智慧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医养结合,为居家养老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居家养老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最舒服的生活方式。”79岁的刘大爷退休后,一个人生活,孩子每周抽空去看望他,可就在家里没人。“年纪大了,怕摔倒,这次去也不太方便。”刘大爷说,“好几次又让儿女打电话过来,发现都是有问题,就给我打电话。我的电话又很慢,所以电话一响,他们就来了,像我的孩子一样。”
据悉,以王大爷的名字命名,驿站负责人杨晓红介绍,驿站为他提供健康服务,每天早上都会有医生来给老人测量血压、血糖,给老人讲讲健康知识,还能提供上门推拿按摩、针灸、拔罐等服务。“我有高血压,老伴瘫痪在床,经常会把裤子弄湿,上厕所都是一股臭味。我儿子的亲戚来给我打电话,说‘不舒服’,因为他俩的身体不舒服,根本无法过来,希望驿站能找到专业人士,给老人换一个新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