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本期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本市“老有所养”的实践探索,3月9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上海市副市长彭沉雷、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跃斌、市民政局副局长蒋蕊、市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处长陈跃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赵向军、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王振华、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副主任李刚、市司;《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首次将“新城”定义为一个聚焦失能老年人的城市功能单元,提出“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这也意味着上海在未来5年将以区域为主体、高质量发展养老服务,力争构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新格局;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2021年浦东养老产业发展情况,并介绍了在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中心指导下,上海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文章划重点,请关注以下方面:上海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上海智慧养老新方案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噢!
本文目录:

上海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上海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上线,养老产业破解发展难题
近日,由上海市民政局主办,上海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浦东新区养老服务行业协会承办的“2021上海市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于上海成功举办。论坛围绕智慧养老、适老化改造、医养结合、养老人才培养、老年用品研发制造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论坛上,浦东新区养老服务行业协会、浦东新区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发布了《2021年上海市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2021年浦东养老产业发展情况,并介绍了在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中心指导下,上海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养老产业关系民生、连着民心,上海将通过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推进医养结合、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积极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据了解,本次论坛由上海市民政局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开放大学、上海康养职业学院共同主办,浦东新区民政工作委员会、上海开放大学承办。论坛围绕养老服务政策解读、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养老服务行业前景及发展趋势等内容开展交流研讨,助推浦东养老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论坛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蒋蕊表示,本次论坛以“政策解读、养老服务发展、养老服务创新、养老产业发展”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养老服务、养老产业发展、长三角养老产业、养老服务业发展、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论坛中,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蒋蕊表示,要积极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持,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养老服务、健康养老、康复辅具等产业新动能,努力为浦东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成果。
如何让浦东这个城市越来越好、养老服务也越来越完善?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宋平表示,要为浦东提供更多发展支持,引导浦东提升养老服务的水平。“建设浦东养老服务体系,就是要提升上海的整体水平。”
在浦东开发建设运营一周年庆典上,建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苗健表示,建设银行作为国内知名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拥有一颗金融本领,希望能够把建行集团在上海这个城市做大做强。
上海智慧养老新方案

上海智慧养老新方案,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到103.49万人,占总人口的36.1%,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上海养老服务如何破题,更好地推进?上海智能养老服务能力发展报告2021 中的智慧养老创新案例征集推出“智能化养老创新方案”系列,在今天的方案中,我们将养老与互联网深度结合,呈现“科技适老”的智能养老新模式。有了这份方案,家门口就有养老服务,只需打个电话,老人就能享受专业助浴服务,甚至有的老人半夜失眠去一趟医院,后果不堪设想。2020年底,上海在全市16个区开展试点,围绕数字化转型中的养老难点、痛点、堵点,初步搭建起养老服务数字化场景,让老年人能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养老服务场景的不断丰富,养老服务的供给主体也不断壮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其中,市级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包括老年助餐、“一键通”服务、“数字孝老”等。在2020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中,首次引入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重点建设数字化助餐、“数字孝老”等数字化助餐、“数字孝老”服务场景,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截至目前,已覆盖全市600余个社区食堂、768个助餐点、1300余名老人,累计建成500余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市级综合为老服务平台今年上线运行,打造“长者通”,设置“智慧养老顾问”、“智能养老顾问”、“智能养老顾问”等6大版块,为老年人及家属提供综合性的养老顾问服务。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深入探索“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在全市各区居(村)委会设立的“数字养老顾问”点建设,同时推动养老服务工作信息化、数据化,逐步推进为老服务的系统集成和综合监管,提升为老服务水平。
新闻+
问:《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在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市民政局副局长蒋志强:《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作为一部综合性立法,聚焦老年人关心的热点问题,明确了促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具体举措,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上海智慧养老新方案发布

上海智慧养老新方案发布,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
12月23日,上海发布《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条例》提出,本市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今后,上海将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支持政策、服务供给和需求评估制度,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老年人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说,本市制定了《条例》,提供了一系列基础性、保障性措施。
在价格方面,《条例》从建立成本分担机制、居家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服务评估等4方面,对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市场化服务与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予以明确。
“《条例》中明确了政府和市场、家庭在养老服务中的职责分工。其中,政府负责推进居家老年人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指导居家老年人通过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进行服务需求评估,制定居家老年人照护需求综合评估标准;其他社会组织负责开展居家老年人照护需求综合评估,提供老年人照护需求综合评估结果。”这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了规范、便捷、优质的综合性养老服务。
当然,《条例》的“个性化”体现在服务供给上。《条例》还强化了政府在养老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强化了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保障作用,重点保障经济困难、失能失智、高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尤其是要求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在满足兜底保障的基础上,重点为经济困难的空巢(独居)、留守、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提供服务。此外,强化了养老服务设施的布局规划和建设要求。
在满足兜底保障服务需求的同时,强化了养老服务机构的功能布局。条例明确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上海市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清单

上海市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清单来了
到2020年,上海市将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建立100个老年友好型智慧健康养老应用场景,打造一批养老服务综合体、示范基地和示范基地。
本期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本市“老有所养”的实践探索,3月9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上海市副市长彭沉雷、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跃斌、市民政局副局长蒋蕊、市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处长陈跃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赵向军、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王振华、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副主任李刚、市司法局副局长陈生汉、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立新、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张建江、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陈兵出席。
新时代、新征程、新出发,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为养老服务发展明确了未来“五个新城”区域的布局与布局。《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首次将“新城”定义为一个聚焦失能老年人的城市功能单元,提出“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这也意味着上海在未来5年将以区域为主体、高质量发展养老服务,力争构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新格局。
“十四五”规划纲要将以居家社区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明确了五大新城定位,即发展壮大枢纽型、发展支撑型、专业支撑型,增强养老服务功能,推进嘉定区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富有特色、富有活力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将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大城养老,也要有温度。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上海将依托“五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枢纽型、支撑型、专业支撑型的养老服务,构建“机构社区站点辐射、中心城区全覆盖、郊区农村薄弱”的养老服务骨干网,构建“全覆盖、多层次、广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