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为了应对老年人口不断增长的趋势,2021年5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从机构集中照护为主向居家、社区、机构多层次、融合发展转变;国家层面通过政策利好等形式鼓励智慧养老,并从2019年起连续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通过上门服务、日间照料等形式,提供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
本文阅读重点关于智能养老家居产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智慧养老智能家居风口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噢!
本文目录:

智能养老家居产品
智能养老家居产品线重点在家庭居家养老
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明显加快。有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作为世界上惟一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已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为了应对老年人口不断增长的趋势,2021年5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从机构集中照护为主向居家、社区、机构多层次、融合发展转变。这也为医养结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医养结合也被认为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关键,也是养老问题解决的关键。医养结合将成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在发展医疗服务业的同时,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放宽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培育和扶持养老服务龙头企业和品牌化、连锁化经营,提升服务质量。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医养结合服务。鼓励支持设立养老机构和设施,实施“医养结合”。支持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通过资源共享、合作共建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此外,《意见》还提到,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建立医疗护理服务绿色通道,建立康复养老双向转诊机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合作,促进养老机构以医疗服务为支撑,延伸到康复养老、医养结合、临终关怀等领域。发展医养结合机构,支持医疗卫生资源丰富的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对在养老机构内开办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等医疗机构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意见》还明确,加大对医养结合的财政支持。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通过上门服务、日间照料等形式,提供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
智慧养老智能家居风口

智慧养老智能家居风口正在慢慢火热
智能家居是在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基础上,运用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将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整合在一起,为老年人提供持续性、针对性的养老服务。从2014年开始,我国已经连续七年开展了3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工作,示范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得智慧养老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我国养老现状
第一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截止201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据预测,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49亿,占总人口的18.9%。
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0%,就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1999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就达到 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我国老年人口占比正在不断上升,2010年开始老年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0-14%,老年人口占比由1982年的24.6%上升到2020年的28.8%,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1%。
据预测,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养老服务机构和医疗机构床位不断增加,到2025年,养老机构床位数量将达到100万张。根据统计局数据,2016-2030年,我国养老床位数量呈现出明显增长趋势。到2028年我国养老机构床位总数将增至22万张。
“养老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朱跃介绍说,我国目前养老机构发展的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处于探索阶段。“中国老年人的数量增长速度快,但现在养老机构建设也是非常困难的,政府养老机构大量投入,尤其是床位不足,所以发展空间很大。”
根据全国老龄办数据,截至2017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预计到202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
智慧型居家养老

智慧型居家养老新格局,让老人安享晚年
国家层面通过政策利好等形式鼓励智慧养老,并从2019年起连续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5月8日,由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主办的“中国(湖南)老年产业博览会”在长沙举行。这是我国养老领域首次举办的专业化、国际化的展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养老机构及服务商参展,展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产品用品、养老模式、养老人才培养等内容。
目前,国内的智慧养老设备和软件在应用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市面上的产品大多大同小异,缺乏行业标准。在中国,智慧养老产品和软件有标准、没有壁垒、产品不卖点,企业是很难进得来的。
“就像互联网用起来时,有一整套成熟的解决方案,可以通过模式创新、集成和场景融合等形式的创新实现养老产品‘出来’。”陈祺说。
04
智能生活的“守护神”
成都高新区的长者社区,7月29日正式成为长者照护之家。社区采用智慧养老,利用智能监测设备,为老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安全等服务。
同时,社区还对辖区内半失能老人和独居老人家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安装“门磁系统”,根据老人的生活习惯和个人爱好,定期上门服务,对于高龄老人、行动不便的特殊老人,也可以由志愿者提供上门服务。
“我们开发了‘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长者食堂、老人亲情防走失、老年活动中心、智能烟感、老旧浴缸、养老设施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综合管理等智慧养老服务功能。”锦江区民政局局长张成钢介绍,今年6月中旬,该区还开展了“小邻小筑”专项行动,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组织服务商开展各类关爱活动。目前,已有25家服务商加入该平台,服务团队已达到12家,另有15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10家助餐点、1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涵盖70岁以上老人。
智能家居养老系统

智能家居养老系统,养老机构的“智慧保姆”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适老化改造不仅为老年人创造了一个安身立命的环境,也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近年来,智能家居技术日益广泛应用,智能安防、远程健康监控、智慧养老、物业管理等技术日趋成熟。
近年来,智能家居技术日趋成熟,养老机构的“智慧保姆”,养老机构的“智慧管家”,物业管理等技术日趋成熟,养老机构的“智慧保姆”,物业管理等技术日趋成熟,养老机构的“智慧保姆”,物业管理等技术日趋成熟,养老机构的“智慧保姆”,物业管理等技术日趋成熟,养老机构的“智慧管家”,物业管理等技术日趋成熟。
二、目前智慧养老模式应用现状
目前,智慧养老的模式分为以下两种:一是居家养老,一是机构养老。机构养老模式下,主要包括:社区养老、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三种模式,根据社区、机构的特点和需求,提供包括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急、助医等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模式下,主要包括:居家养老模式下,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内容。
三、智慧养老模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我国智慧养老产业的市场规模并未充分发挥出来。据统计,我国目前智慧养老产业规模仅有5000亿元,智慧养老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在政策的引导下,各地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愈发顺利。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利用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来破解社区养老的难题,成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2.国内外智慧养老市场建设进展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智慧养老市场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各地智慧养老企业的发展和智慧养老产品的研发虽然起步较晚,但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例如,智慧养老产品领域的各公司企业目前已形成 多种形态,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中智慧养老产品种类主要包括健康监护床垫、便携式健康一体机、智能床垫、智能护理床垫等。

 
									 
									 
									 
									